旅游总体规划来解读,国外如何将生态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完美结合
发布日期:2019-11-29 00:00:00浏览:
这几年来,国内各大佬都有投资生态农业,也有专家断言,生态农业是未来投资回报最高、前景最好的行业。因此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然而,在缺乏农业专业投资者指导下去投资,很多投资者陷入了一个巨大误区——把生态农业做成了景观公园、房地产、度假村或者就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农家乐,结果项目没做成,资金就没了,或者建成后没有盈利,连年赔钱。如何才能将生态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完美结合呢?艾肯
旅游总体规划来解读,国外如何将生态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完美结合。
韩国旅游总体规划特征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模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
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采用出奇制胜的方式抓住游客好奇心,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环节,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日本旅游总体规划特征
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
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
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作为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的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
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美国旅游总体规划特征
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
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
Fresno农业旅游区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
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德国旅游总体规划特征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
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
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