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全域旅游怎么策划才能更接地气

发布日期:2019-11-27 00:00:00浏览:

    传统的旅游模式大多是游客与景区之间单一的体验,而全域旅游策划则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让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所需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怎么策划才能更接地气
    在新形势下,客群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旅游产业也需要常变常新!这种变化最明显的如“住”,住不再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为一间房赴一座城”的游客越来越多;“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多,自驾游群体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购”,不再限于土特产,而是注重保值、实用、创新和具有文化价值。这些变化和游客需求的细分,注定“全域旅游建设”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而是需要分客群、分需求进行建设。
    全域旅游+美食
    中华民族美食源远流长,每个地区的饮食都有差异;吃不再是为了旅行而填饱肚子的行为,而是一种文化行为!对于美食的规划往往是旅游规划的缺失,一些地方的“美食城”往往是夜市和烧烤的集散地,布局简单散乱、特色不明显、卫生堪忧,这些给游客的体验很不好。
    地方发展旅游,应该对美食进行合理布局,如高速公路休息站、景区、城市等地,有意识的进行特色美食产业的规划布局,并进行指导。场地布局设计、产品设置、价格订制、服装穿着、点线片规划等都是需要精心打造的。
    全域旅游+美宿
    据有关统计,国内的住宿业趋于饱和。床铺过剩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住宿业也不乏亮点频出,比如帐篷客野奢度假酒店、松赞林系列酒店、裸心谷、拈花小镇民宿等等。近年来,形态各异的酒店如雨后春笋,但一定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所处的环境。
    如新疆的塔什库尔干,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地处国际大通道,但酒店建设意识还停留在“住宿”的阶段,而在云南几个资源禀赋相当具有差异化的贫困地区,景区大门口却建设了高楼式五星级“高端”酒店!由此可见,酒店市场不是饱和了,而是没摸清市场脉搏,造成市场脱节!
    全域旅游+美景
    在全域旅游时代,如何创新资源形态是最为关键的,修路、建围墙、圈资源、卖门票的思维显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但创造效益是永恒的主题,如何让游客心甘情愿的掏腰包却值得商榷。
    昆明方圆二百公里,遍布各色溶洞景区,知名的有九乡、阿庐古洞、白龙洞,不知名的有西游洞、宝石洞等。据报道,附近的曲靖市,又开发了一个多乐原溶洞。产品单一重复,除了拼命开发上天留下的资源外,就不能有些创意了吗?相信“资源+创意”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全域旅游+美路
    发展旅游,交通便捷是前提。平原地区可以建设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但偏远山区就不行了。路不仅是通道,也是疲劳之时的安抚区、风景道。交通部门在修路规划前,应到充分考虑到游客的疲劳节点,观赏节点,与旅游部门或规划部门充分协商,在哪里建设休息区、临时停车区、观景台等。
    多规合一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虽然涉及到不同专业,很难完全合一,但沟通和部分融合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如浙江德清县城到莫干山的公路,沿途不仅风景优美,卫生也整治的很干净,值得称赞。
    全域旅游+美物
    故宫的“文创商品”销售据说已经超过了门票收入,浙江安吉帐篷客的“篷友三宝”销售收入也占据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给业内带来一针兴奋剂,用旅游术语来说:二消产品做的很棒!
    可目前多数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么没有独立IP的旅游商品,要么价格高、笨拙、原始、实用性不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只是没有发现、没有提升,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如何开发、提升、销售,是需要专业团队规划设计的,是需要经营者用心发掘的。
    做好一个地方的旅游商品需要3个步骤:
    1、提高认识,旅游商品不是小买卖;
    2、提升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杜绝伪产品,打击假产品;
    3、开辟多种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全域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仅仅体现在有型的产品上,更重要的区别展现在文化方面。南有江南小桥流水,北有粗犷原野,东有沿海万里,西有民族风情,这些差异都是最具吸引物的文化。
    全域旅游,在产业布局上,有形的展现非常重要,但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无形的也很重要。这些形态是可以转化的,可以通过演艺、旅游商品、建筑特色、交通特色等等融入到旅游行为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域旅游+
    旅游业是脆弱的,受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国际国内形式的影响比较大,旅游行为归根结底是精神需求,在创建全域旅游区或者以全域旅游思维发展的同时,指导思想高固然重要,但梳理自身资源,进行有步骤、分类建设更加重要,这就是能否落地的实质。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把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和全域旅游理念结合了一下而已嘛?又对,又不对,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是具有时代感,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细节决定成败,合理布局、用心、用情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