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黄山风景区紫云新村的消亡启示

发布日期:2013-08-15 11:39:52浏览:

   看到长期从事旅游规划的周永广博士的文章《山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决定分享部分给大家。

   黄山风景区里面有一个“服务队”,村民大多是民国时候从安庆逃荒而来的难民。“服务队”的人有两种:一部分是石匠、木匠、铁匠、油漆匠;另一部分给来黄山的旅客提供挑担、向导之类的服务。1986年以后,风景区管委会的领导觉得“服务队”不雅,改叫“紫云村”了。

   1982年,来黄山的游客太多,没地方住,服务队的农民就拿出家里的床、被褥、桌椅,做起了旅馆生意。这算是我国第一个农家乐吧?当时的大队部,曾经人声鼎沸、日进斗金;村干部们也意气风发,几年后就盖了一个二星级宾馆——温泉大酒店。可惜经营不善,后来被黄山管委会收购了,这是后话。

   如今,紫云村已彻底消失,村民都搬迁到了3千米外的“紫云新村”,人也大多成了黄山管委会各个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90年代还很不错, 上班的紫云村民每个月工资有1000元以上,所以老一辈都很满足;但是到了2008年,效益不好的单位增加,有些基层员工每个月只能领到几百元钱,勉强度日。虽然这些年黄山旅游发展了,但是收入并没跟上,村里的年轻人未免沮丧。 

   再和10千米外的翡翠村一比,那就不是沮丧一词所能道尽了。

   相距10千米的两个村,紫云村已经实质上消亡……另一个翡翠村的日子却是越过越旺……

   同样是黄山脚下的两个村庄,为何在旅游发展的道路选择与最终结局上会如此大相径庭?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的背后是否暗藏着中国山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内在玄机和未来趋势? 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呢?